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FX168财经网 >> 外汇 > >正文

【报资讯】我国机器人规模预计174亿美元,继智能手机、汽车下一个风口?

时间:2022-11-14 11:02:21  |  来源:

在近期举办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

在机器人被应用于多个场景的同时,机器人制造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制造也供不应求。


(相关资料图)

01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74亿美元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世界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

据报道,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其中,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22亿美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肇雄在做主旨报告时表示,随着数字时代的加速到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不断提升,已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应用领域覆盖汽车、电子、轻工等60余个行业大类、160多个行业种类,加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02世上没有危险工作,特种机器人成“新宠”

在百花齐放的机器人“比武”竞技场里,相较于大众熟悉的服务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在今年机器人大会的展馆里,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特种机器人成了新的“馆红”。

在史河科技公司的展台,一个船舶除锈机器人正吸附在一面测试船板上“一丝不苟”地除锈。“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Highmate?V40水射流除锈机器人,基于柔性化永磁吸附底盘技术,具有高负载自重比和强曲面适应能力等特点,可替代人力从事高空作业,避免高危风险,同时还可实现除锈废水100%回收,极大提升除锈效率与质量。”史河科技副总经理路保安介绍说。

据了解,传统船舶除锈一般采用干喷砂作业,对周边环境污染极大,喷砂工人尘肺患病率和周边居民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这款机器人则采用了超高压水射流加盘式回收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将除锈形成的危废泥浆通过真空采集器进行采集,继而进行固液分离和重力分离,再经过多次过滤完成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幅度提高环保、清洁标准。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世上没有危险的工作’。”路保安说。这也成了力升高科公司开展特种机器人研发的初衷。在力升高科的展台,全球首发的高温侦察机器人个头虽小,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这款机器人最大亮点就是轻巧灵活,整体重量只有30公斤,消防员一只手就能拎起来。”据展台负责人介绍,这台耐高温侦察机器人采用了耐350摄氏度高温防护设计,可较长时间深入危险的高温火场,第一时间获取如灾源位置、火焰蔓延状况、结构坍塌程度等重要信息,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登山、徒步、救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特种机器人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入我们的生活。“随着机器人技术升级和应用场景的广泛,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而相较于娱乐和日常服务,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地震、洪涝灾害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危险工作中,机器人更应大有作为。”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表示。

据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已达到30.7%。预计到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4亿美元。可以预见,特种机器人已迎来新需求爆发的机遇期。

03从医疗领域到工业制造业

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

机器人医生、机器人快递员、机器人服务生……近年来,在国内的各行各业,出现了越来越多机器人的身影。相较于过去人们印象中“身躯笨拙、只能做简单工作”的机器人,现在机器人的身手越来越灵活,落地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

最近,一位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幼儿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进行了“巨结肠根治术”,手术的“主刀医生”是一位叫“大奇”的机器人。机器人做手术靠谱吗?答案是不仅靠谱还具备一流的技术。据患儿的主治医生介绍,因为孩子年龄小、体重轻,手术又需要游离盆腔无神经节肠管,难度较大,因此手术操作必须十分精细。在这方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准度都很高,这台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仅20毫升。

医疗是国内机器人应用的一大领域。手术机器人被誉为“下一代外科手术的新方式”,已经在国内不少医院应用。与往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相比,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也专门设置了“机器人+医疗”展示区,参展企业众多。业内专家认为,医疗机器人在介入医学中的应用既能缓解医护人员学习曲线过长的问题,也能做到手术更精准化和标准化操作,拥有较大临床应用空间。

工业也是机器人应用的重点领域。作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集大成者,工业机器人领衔的智能制造已成为目前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起重机制造厂区内,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整个生产流程只需一名工人轻轻按一下鼠标,其余的都由工业机器人完成。作为世界知名的起重机制造企业,徐工集团打造出世界第一条起重机转台智能焊接生产线,实现机器换人,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升100%以上。在徐工重型涂装智能生产线,产品的伸臂由2台7轴喷涂机器人进行喷涂,涂料利用率由51%提升至65%以上,也消除了该岗位给工人造成的职业健康危害。

工业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让生产变得更加柔性和高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全国最大的电风扇、微波炉等小家电生产基地,在这里,一条智能化微波炉生产线每8秒可下线一台微波炉,一台微波炉箱体上的二十几颗螺丝,只有最后一颗需要人工拧紧。原本只能生产一种微波炉的生产线,经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可以一次生产多种规格的微波炉产品。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加速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机器换人、人机协作成为一种趋势和共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报告》显示,2021年在中国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创纪录的94.3万台,同比增长了21%,并且还在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工业机器人已覆盖我国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增长也催生了工业机器人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04从价值链最低端到自主研发国际首创

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核心零部件取得阶段性突破

国产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新品——移动机器人“星卫来”。“星卫来”采用的核心算法、控制系统、导航方式都是新松自主研发乃至行业首创的创新成果,可谓集多项领先技术于一体。

虽然在外界看来,“星卫来”闪耀着明星光芒,但对于新松来说,这样的产品创新已稀松平常。包括我国第一台工业机械臂在内,中国机器人的很多首台(套)都诞生在新松。成立22年以来,新松已创造了我国机器人行业百余项第一,上百种机器人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新松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是一个机器人的王国。不仅流水线上产品是机器人,制造工人也是机器人,从仓储、物流、装配、喷涂到检测,展现了一幕幕“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高科技场景。

“工厂里从事生产制造的机器人都是我们自己造的。”新松总裁张进告诉记者,“新松是全球产品线最全的机器人企业,不止生产机器人单品,同时也提供整体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我们研发了中国首台120kg负载工业机器人等,率先实现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领域的大批量应用。”

谈及公司成功的原因,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杜振军表示,首位的原因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013年至今,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21项,研发投入增长了约8倍,研发团队增加到4000余人。靠着创新突破,新松不仅解决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依赖于进口的局面,还实现了中国机器人的首次对外出口。

在杜振军印象中,这些年来,公司经历的“从0到1”已多到数不清。无数次接到新挑战,面对客户“能行吗”的疑问,公司的回复都是“没问题”。杜振军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24个新松移动机器人与轮滑舞者完美配合。“当时导演组找到我们时,从项目规划到与机器人配合演练只有不到4个月的研发生产周期。

而且这次的要求和以往完全不同,我们之前制造的移动机器人主要是用于工厂,路径多以直线、圆弧为主。而这次是表演用,有复杂的动作设计,而且需要多台机器人和演员精准互动。”杜振军说,为了完成这次任务,公司专门研制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以前都没想过,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技术突破。

按照工信部的数据,近年来,国内像新松这样的机器人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底,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了101家,涵盖了整机、核心零部件等各类企业。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是这101家企业中的一员。华数常务副总经理王旭丽介绍,目前,企业已攻克机器人核心技术300余项,核心部件自主化率超80%。特别让王旭丽感到自豪的是,企业攻克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系统的难题,在一芯难求的情况下,实现模块化驱动器MCU国产化。并通过在机器人结构和控制算法上进行创新,获国际首创发明。

在10年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还以海外产品为主,国产机器人只能给外资做系统集成,处于价值链最低端。从模仿到原创,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让我国机器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占据一席之地。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核心零部件取得阶段性突破,以机器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核心软件部分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